主 題 | 游于何方?文化遺產旅游的前世與今生 |
TOPIC | Heritage Tourism: From Problems to Possibilities |
主講人 | 朱煜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文化遺產與博物館研究中心高級講師 |
SPEAKER | ZHU Yujie, Senior Lecturer at the Center for Heritage and Museum Stud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
主持人 | 李耕,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 |
CHAIR | LI Geng,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評議人 | 孫九霞,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教授、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彭文斌,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 |
DISCUSSANTS | SUN Jiuxia, Professor at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PENG Wenbin, Research Fellow at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Colleg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語 言:中文
時 間:2021年12月10日(星期五)12:30-14:00,北京時間
地 點:騰訊會議,959 259 189
聯系人:李耕,郵箱:lgblue@163.com
LANGUAGE: Chinese
TIME: Beijing 12:30-14:00, Friday, December 10, 2021
VENUE: Tencent Meeting, 959 259 189
CONTACT:LI Geng, email: lgblue@163.com
【生態·人文·社會】學術交流與行動網絡簡介
全球環境變化攸關所有國家、地區和生命,愈發頻繁的極端天氣與氣候災難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位于地球不同角落的生物及其所處的生態環境;與此同時,人類社會對物質和能源的需求仍在不斷攀升,相應的溫室氣體和固體廢棄物等排放有增無減,減緩和應對環境風險的嘗試亦面臨巨大挑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必須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思路,轉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生態·人文·社會”為主題和理念框架,我們嘗試突破學科邊界,努力搭建一個內容豐富多元、形式活潑多樣的學術交流與行動網絡,通過講座講學、文化沙龍、紀錄片公益展映、主題音樂會、合作研究、人才培養、國際國內會議組織、期刊雜志組稿與對話、學術與行動網絡構建等營造具有生態關懷、人文關懷和社會關懷的學術氛圍以及行動空間。
2021-2022年度擬開展的活動主題包括:
· 環境問題的全球視野:作為記錄和研究工具的環境地圖
·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我們應該給自然定價以保護大自然么?
· 我們的經濟真的可以循環么?
· 二手物品與社會性別
· 生態電影
· 勞動與環境
· 香蕉園、環境與健康
· 藝術與環境社會行動
· 社會科學如何研究能源
· 墨西哥風車與能源轉型
· 日本鄉村振興與多功能農業發展
· 鄉村文化遺產旅游
系列活動通常在周二或周五晚上舉行,本年度涉及國際學者的活動仍將線上舉辦,并將根據時差適當調整時間,歡迎大家參加!